一、除草剂药害的主要症状
1、急性型。具有发生快、症状明显的特点,施药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就可出现药害症状。典型症状为:⑴叶片受害:叶片出现斑点、穿孔、焦灼、卷曲、畸形、枯萎、黄化、失绿或白化等。如玉米喷施2,4-D丁酯,药液飘浮到邻近棉田,棉花受害叶片焦灼、卷曲、枯萎等。⑵根部受害:表现为根部短粗肥大,根毛稀少,根皮变黄、变厚、发脆或腐烂等。⑶植株受害:植株矮化、落花、落蕾,果实(穗)畸形、变小、出现斑点、褐果、锈果、落果等。如小麦拔节后,喷施百草敌或2甲4氯,可造成麦穗畸形。水稻过量喷除草剂表现为植株松散、分蘖向外倾斜,叶片有褐斑、形成葱管叶,植株矮化。
2、慢性型。这种药害施药后症状不能立即表现出来,具有一定的潜伏性,但农作物生长受阻,产量、品质下降,果实形状和风味变差等。
3、残留型。具有施药后,对当季作物不产生药害,而残留在土壤中的药剂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。如玉米田使用西玛津除草剂后,往往对下茬油菜、豆类等作物产生药害。这种药害多在种子发芽阶段显现,轻者种子不能发芽或发芽迟缓,根尖、芽鞘等部变褐或腐烂,影响作物正常生长;重者造成烂种、烂芽、降低出苗率或完全不出苗。如小麦喷麦草净,小麦不受害,但下茬花生会造成药害,表现为根肥大,腐烂,幼苗发黄,并逐渐枯死。
二、除草剂药害的避免
1、严格掌握使用技术:⑴选准药剂,做到对症用药。⑵称准剂量,配准农药的浓度。⑶规范用药,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书或标签纸上说明的适宜作物范围用药,如在本地或在本种作物未使用过该种农药,必须经过严格的试验示范,证明其安全有效后,才能大范围推广使用。⑷尽量选择作物具有抗性的适宜生育时期用药,一般幼苗用药时其剂量应酌减。
2、彻底清洗喷药用具:施药前和施药后要彻底清洗喷药用具,防止残留的药液或有效成分对下次用药的影响,还要正确处理剩余药液和清洗后的药液,防止污染其它作物和环境。
三、补救措施
1、喷清水冲洗。如果除草剂喷洒过量或者邻近敏感作物叶片遭受药害,可在受害叶片上连续喷洒几次清水,以清除或减少作物叶片上的农药残留。对遇到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造成的药害,还可在水中加0.2%的生石灰水或碱面(碳酸钠)溶液进行淋洗。
2、足量浇水,以增加作物细胞水分,降低植株体内药物的相对含量和浓度,达到缓解和阻止作用;针对因土壤施药过量造成药害的,可采取灌水和排水洗田,排除药物,减轻药害。
3、摘除药害器官。对局部药害严重的,可摘除受到药害重的枝、叶或果实,避免传导,还应结合施用中和缓解剂或清水多次冲洗,降低相对浓度。
4、中耕松土。结合追肥浇水进行中耕松土,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地温,可促根系发育,增强植株恢复能力。
5、及时追肥。药害发生后,及时给作物补充速效氮磷钾和其它作物必需营养元素,恢复受害作物生理机能。在生产实践上,经常应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、尿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,连续喷施2-3次,每隔5-7天喷一次,亦可收到显著的降低药害的效果。
6、使用解毒药剂。针对导致作物药害的药物性质,用与其相反的药物中和缓解。有1,8-茶酸酐,R-25788等解毒剂。其中R-25788既适宜作土壤处理,又适宜作种子处理。
7、喷施调节剂。选用绿风95、高美施等,在作物发生药害后立即喷施,如用绿风95,500倍液喷施一次即可使受害作物迅速恢复正常生长。
8、使用吸附剂。活性碳的吸附性强,能减少除草剂污染土壤对下茬作物的药害。活性碳可以在播种沟中条施或穴施,也可在幼苗移植前用活性碳浸苗,或者先将作物种子浸沾40%的胶液,再在活性碳中滚动,成型后播种。